将原本按地亩人丁征税原则,改为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户口数为征收的固定标准数目,‘盛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这一举动,减缓了阶级矛盾,并且促使流民回归,但是直到雍正时期,在一条鞭法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摊丁入亩制度颁布,人丁赋税问题才彻底告别历史。”
【摊丁入亩?这说法倒是比一条鞭法清晰多了】
不少改革家的dna都动了。
第148章
“雍正推行的摊丁入亩,是‘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银)’,也就是将丁口的税赋平摊到土地亩数中,和田赋合并征收,减轻了无地平民的负担。”
“但是这一种税收方法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点,就是需要足够的白银。”
同一时刻,弹幕也发出了:【需要用白银纳税,而非粮食纳税】
【用粮食纳税,运输时候人员口粮消耗就会让偏远地区的百姓无法承受了】
“因为古代的制度是要求百姓自己运粮到交税点,并且道路不方便行走,所以距离远的百姓可能要准备和纳税的粮食一样多的口粮作为路途的消耗,原本有一部分可以用劳役抵消,现在国家统一花钱请人做劳役,需要缴纳的税赋变多了,就会造成偏远地区百姓非常大的负担。”
“相比之下,如果采用白银,体积小运输方便,单价高,才能让摊丁入亩称为一个真正的惠民政策。”
【但是地方大户也可能会囤积白银,在百姓需要交税的时候低价收购粮食,导致百姓实际需要纳税的负担比规定地重】
【这就是主播说需要足够的白银的原因?因为要国家调控?】
“确实是因为国家调控,只有足够的白银储量保证银价平稳,才能够保证农民的利益。”
“而清朝的得天独厚在于当时的人口、外贸白银流入,以及银钱基本掌握在满洲贵族手中,只要自己人不敢干这种事,基本上不会闹出大乱子。”
听到伍爱华这话,朱元璋忍不住说道:【大明宝钞不也可以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