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日常济慈会帮助独身的女性、年老无人奉养的老人、被遗弃的孩童、难以独自生存的残疾人,正好完成了手工业人口的集聚,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消化了这些弱势群体,为国家财政减轻了负担。”
“而在宋朝寺庙的集会上,师傅们会出售寺庙中做的食物,以及师姑们制作的花朵、绣件、珠翠、帽冠,而且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和尚尼姑和道士们还会讨价还价,‘虽三五百分,莫不咄咄而辩’。”
“别看是寺庙的市场,各种肉食也是照卖不误,据说还有和尚下海做肉类食物卖,各种颠覆对于清心寡欲出家人的认知。”
【哈哈哈有现代寺庙那种味道了】
【现代寺庙为了提高营收也是很拼的,各种文创产品都卷起来了,啥玩意儿都可以开光供奉】
【而且也开素菜馆,有的庙平平无奇,但是因为饭馆素菜好吃,还成了网红打卡点】
“除了寺庙的市场之外,北宋还有个特别繁华的地方,就是河道两旁的商业街,知名的例如潘楼南街、马行北街、和乐楼等等。”
“很多人看到这些命名方式,大概都猜不出当时的街道是干什么的,”伍爱华忍不住笑道:“潘楼南街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宠物市场,马行北街却是医馆和药铺的集聚地,而和乐楼并不是什么秦楼楚馆而是马市……”
伍爱华这般说着,有人忍不住感慨:“这看名字确实是猜不到啊!”
“当时还有24小时营业的街道,被称为‘鬼市’,当然,这就是法律不允许,自己偷偷干的了,只是民不举官不究,重要政治期间着重抓,和我们现代的城管小摊贩一个套路。”
【小说里的鬼市,都是见不得人的东西,宋朝现实的鬼市,都是24小时夜宵摊】
【也不一定是夜宵吧?好像那时候瓦子也通宵演艺】
【哈哈哈那时候的命名方式也是很神奇了】
“因为北宋的经济如此发达,所以交子也应运而生。”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都有从教科书中看到,纸币首先产生于宋朝,当时被称为交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