谄媚上位的宦官比?这不是侮辱是什么?!
“其实,明朝中后期能够当上领导岗位的宦官,绝大部分能力都不太差。”伍爱华说出了原因:“因为他们基本都是出自内书堂。”
“明朝绝大多数宦官都是幼年时期就被卖入宫中,入宫的时候基本不到十岁。”伍爱华说道:“而宣宗时期设立的内书堂,就是专门让翰林官教导小宦官读书的地方,目的就是为皇储储备秘书人才。”
“这么说吧,明朝从各地私塾官学书院卷上来,三年才录取几百个的进士固然是优秀人才,放在我们今天也都是清华北大的苗子,但是小镇做题家是天才或者人才,北京海淀考上北大清华的难道就不厉害了吗?”
“就海淀那个教育资源,资质平庸的都能变得眼界开阔,更别说资质还不错的娃了。”伍爱华类比道:“那时候翰林官员教导小宦官,这个教育资源就相当于在北大清华都能拿奖学金的学霸当家庭教师,更何况明朝宫廷只会选择有天赋学得好的小宦官。”
“不管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老鼠都是好猫,不管海淀还是小镇,考上清北都是人才。”伍爱华说着:“因此,明朝宦官的能力并不会显著低于明朝的文官,这才是宦官势力能够和文官势力相抗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