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藏宝。
二是藏宝于峨眉山普贤峰,据王夫之著《永历实录》,“张献忠辇金银至峨眉山,瘗之普贤峰顶。”
渡边讲到这里,抿一口茶,停下来再也不讲了。他想不能把秘密全都泄露了,因为他有自己的打算,要留一些让日本考古队去私自挖掘。
赵尔丰又追问:“还有藏宝地点吗?”
渡边推脱道:“其余的还在考察之中,待确定了,再向总督大人汇报。”
赵尔丰一下子知道了五处藏宝地点,已经心满意足了。他想只要能挖出一半来,我就能扩军二十万,到那时候……,他不敢再想下去。
赵尔丰对渡边交代道:“张献忠的藏宝地点有多处,但是也只能一个个地挖出来呀。现在锦江里已挖出了石牛和石鼓,还是先挖锦江的‘锢金’吧。”
渡边道:“据我深入分析,用石牛和石鼓做记号,这是张献忠使的障眼法。目的是把世人的目光集中到九眼桥下面的江段,而实际上把金银埋到别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九眼桥到望江楼地段很热闹,每天人来人往,大西军怎么能做到秘密藏宝呢?”
赵尔丰觉得渡边分析得很透彻,确实张献忠不太可能在闹市区藏宝。
那他会藏到哪里呢?赵尔丰想到了张献忠的水军在锦江的出水口与杨展大战,被大火烧毁了数百船只,可能会沉没不少金银财宝。
他问道:“渡边教授,史料中说的锦江藏宝,是否就是被杨展烧毁的张献忠船只里的沉银?”
渡边摇头道:“清嘉庆五年刻本《眉州属志》里记载,张献忠‘率兵数十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
因此据文史记载,张献忠装满金银的木船有千余艘,杨展仅烧毁了百余艘宝船,张献忠将大部分财宝运回了成都。”
各位看官,杨展打败张献忠后,起初他并不知道沉船里藏有金银。
一位大西军中幸存的船夫,投奔了老乡杨展。他告诉杨将军,张献忠将金银悄悄藏在木鞘中。
载宝的木船被烧毁后,木鞘随即沉入江底。
杨展马上命令军士,用长长的尖枪去江中钉刺沉在江底的木鞘。
先将尖枪钉在木鞘上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