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足够十来人并肩而行。
如此气派的建筑,他们哪里见过,里面售卖的物品更是五花八门,有的要是没有人介绍,根本不知作何用处。
纸坊、书斋、药铺、酒家应有尽有。
售卖布匹的地方,除了夏季交换集会见过的彩色布匹,还出现更柔软保暖的料子—棉布,价格比麻布贵了三四倍。
担任谁都知道,这要是城里的大人见到,肯定要抢着交换的。
除此之外,还有洗漱用得东西,肥皂、香皂、澡豆、牙膏,个个都是能将人梳洗干净的,尤其是澡豆和香皂,老远就能闻到香味。做过游商的一些人都能想象到,那些大家族的姑娘夫人见了这些东西会是何种表情。
内市的物品样样都好,只是全部需要用铜钱结算,可愁坏了要交换的人。
第106章
比起rou眼可见的外部变化,延越内部悄然的改变也十分惊人。
秋季交换集会之前,部落人数就突破了四千。一开始内城只占三分之一,这还是将留越、原水迁至内城之后才达到的比例。
之后又在外城选了一些能力好且人品不错的迁至内城,最后让内城人数达到两千三百多人。
当然,占据另外三分之一的役人也有所调整,不论来延越的时间长短,但凡表现积极且对延越有归属感的,一律颁发了外城户帖,并没有让他们服役满两年。
而那些奴性强,觉得没了鞭子抽又吃喝不愁,故意变得懒散的,则是以役人的身份发配到了西边,做石灰石开采的工作。
延越对水泥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石灰石开采是个大工程,正好由他们负责。
好在如此想的占少数,最后只有二百多人在西边挖矿,而留在延越主城的,没有役人只有内城外城居民。
其实,厉如此安排也有自己的用意。
外城都是外来势力,并不能算稳妥,如果将获得新身份的役人打散投放在每个部落中间,正可做权力对冲。两股势力的摩擦也好,竞争也罢,内部肯定不能是一块铁板,必然让双方形成互相监督的局面。
而且为防止这些下放的役人没有话语权,除了令官外还设里长,令官由之前部落首领担任,里长则是由部落从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