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商业街异常热闹,来了许多内城外城的居民。
第89章
商业街动工不久,常念就在会上提出了货币试运行的方案,为此他还特地给大家加了两节课,讲述了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重要性。之后经过几日的商讨,一致决定用商业街做货币的试运行,考察一下族人的接受度。
至于货币形式,一开始在纸币和铜钱之间拿不准主意,最后考虑到纸币不易存放,现在的人收纳东西又没有那么精细,决定用铜钱。
之前带回来的铜矿基本没怎么使用,正好拿来铸币。常念照着平钱的制式打了样,与明清时期的小平钱也就是一文小钱类似,直径两厘米多,重量三四克,钱币正面上方雕了简单的元宝符号,下方是一个“延”字。
因着是第一版铜钱,也没做太复杂,所以背面是空的并没有再雕其他纹样。
十几枚小钱拿到手里有一些分量,颠了颠叮当作响十分好听。大伙看着喜欢,确定了这便是以后延越货币的样式。开了模,定下工人,之后开炉铸币,在商业街开业前大概赶制了差不多十万枚铜钱。
常念掰着指头算,一两银子等于一千文,十万文钱也才一百两,还真是穷啊!
商业街开业之前,他用小麦和另外一些物资与部落兑换了五万枚铜钱,作为商业街的起始资金。除了开设换铜钱的当铺,他还将这些铜钱发给平时会到他农场和农田中帮忙的族人,告诉他们到时候商业街开业,可以拿着铜钱买东西。
大家虽然还弄不清楚什么是买,买又和交换有什么不同,但好在他们相信祭司拿出的东西就没什么是不好的,所以收到铜钱的人各个都仔细收着。
不仅祭司会发钱,部落中各个小组表现突出的人也会被奖励铜钱,而现下能将铜钱换成物品的就商业街一处,趁着休沐没事,大伙都跑来凑热闹。
商业街离居住的地方并不远,入口处立了个牌楼,上面书有“东市”二字。
从牌楼处进去,迎面的是整齐平坦的水泥板路,大概有七八米宽。两边是用青砖建成的店铺,一间间大小不一,却都十分敞亮,虽不认识上面牌匾上书写的字,但只透过窗子就能分辨出里面放着的是什么。
离牌楼最近的南北两家店铺,牌匾上只写了一个“当”字,里面负责的小二站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