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虚阁中文网

字:
关灯 护眼
凌虚阁中文网 > 大唐:开局走后门,我成了暗侍卫 > 第123章 讲众生

第123章 讲众生

比如在普遍富裕的国家中,也存在一无所有的赤贫者;在普遍贫穷的地区里,也存在应有尽有的富贵者。

又比如,常人所看到的景象,在色盲者眼中,又是另一番景象;常人所听到的音声,在重听患者的耳中,也会有所不同。

这些,都是别业所感,是由不同业力招感的个别果报。

所谓引业是业力招感的总体果报。

有情生命在延续过程中,是上升天道、继续做人,或是堕落地狱、沦为畜生,皆由引业决定。

假若没有引业作为动力,生死也就随之结束了。

唯识三十论中,有这样两句话:“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

前面的业力结束,新一轮的业力又继续产生,然后再次结束、产生。

无始以来,众生不断造业,所以,没完没了地流转生死,循环往复。

所谓业力无尽,生死无穷。

所谓满业是业力招感的差别果报。

比如同样生而为人,有长寿和短命的不同,有贫穷和富贵的不同,有庄严和丑陋的不同。同样沦为畜生,有的流落街头,只能从垃圾中觅食充饥,还要随时面临被宰杀、残害的恐惧。而有的却被主人百般宠爱,精心照料,生活水准甚至超过许多普通百姓。

所有这些差别,正是由不同的满业所决定。

从造业到招感果报,还需要缘的成就。

如果说业力就像播下的种子,那么,还须同时具足水分、阳光、泥土等条件,才能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些果报,根据因缘的不同,又有现报、生报、后报、不定报之分。

有些业力造下后,现世即能招感果报,为现报;有些业力须待来生方能受报,为生报;还有些业力则须多生后才能受报,为后报;至于前面所说的不定业,招感果报尚未决定,为不定报。

正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其实不然。

唯心论所说的心,是作为第一性的存在,乃永恒且固定不变的精神实体。

而佛法所说的心并不具有永恒性,更非固定不变的实体。

此外,唯心论所说的心,能派生万物,而不从他物所生。

而佛教则认为,心是缘起的,不是独立、单一的存在。

唯识宗认为,眼识九缘生,耳识八缘生,鼻舌身三识七缘生,意识五缘生,说明心是相互依赖地存在,与唯心论具有不同的性质。

十善业道经启示:“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

所有这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夜雾沉迷(半校园1v1h) 被哥哥管教的日子 情欲采集师之兽人大陆 大理寺.卿(双洁1v1破案) 昼眠(np) 掉珍珠(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