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确凿的史料可考。
那么,他是怎样发明酿酒的呢?
由于年代太过久远,都没有什么文字的记载了。
另一则传说认为酿酒始于杜康。
杜康亦为夏朝时代的人。
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
《世本》也有同样的说法。
杜康造酒的说法是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
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
这就是酒的作法,并无什么奇异的办法。
由一点生活中的偶然的机会作契机,启发创造发明之灵感,这是很合乎一些发明创造的规律的,这段记载在后世流传,杜康便成了很能够留心四周的小事,并能及时启动创作灵感之发明家了。
魏武帝乐府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自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
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
古籍中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都有过记载自不必说。
有一个故事对杜康也有过较详的记载。
杜康,字仲宁,相传为县康家卫人,善造酒。
康家卫是一个至今还有的小村庄,西距县城七八公里。
村边有一道大沟,长约十公里,最宽处一百多米,最深处也近百米,人们叫它"杜康沟"。
沟的起源处有一眼泉,四面绿树环绕,草木丛生,名"杜康泉"。
县志上说"俗传杜康取此水造酒","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
有酒味故然不确定,但此泉水质清冽甘爽却是事实。
清流从泉眼中汩汩涌出,沿着沟底流淌,最后汇入白水河,人们称它为"杜康河"。
杜康泉旁边的土坡上,有个直径五六米的大土包,以砖墙围护着,传说是杜康埋骸之所。
杜康庙就在坟墓左侧,凿壁为室,供奉杜康朔像。
据县志记载,往日,乡民每逢正月二十一日,都要带上供品,到这里来祭奠,组织"赛享"活动。
这一天热闹非常,搭台演戏,商贩云集,熙熙攘攘,直至日落西山人们方尽兴而散。
如今,杜康墓和杜康庙均在修整,杜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