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功,那鲁匠是真的没辙了。一大票的匠奴都在四周围观,其中不少人都是自邻县调来的,还有两个是匈奴。这些匈奴成了秦国的战利品,就拿雀来说,他就有两个匈奴仆人。成天伺候他不说,还得帮着耕田种地。稍有不顺意的,便是一通打骂。
没法子,缺人啊!
春季都忙着种地,真没多少人来工坊上班的。对这些农夫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庄稼。哪怕开的工钱高,他们也不为所动。这其实是思想观念的问题,就拿后世来说,白稷村上也有不少人不愿意出去打工,只乐意伺候庄稼的。
白稷拿他们也没辙,招了不少女子为工。造纸坊酿酒坊好说,毕竟也不累,女子也能轻松胜任。可是矿工炼钢这些,真的是把他给难到了。挖矿还好说,毕竟是体力活,白稷便安排些匈奴去干。讲道理这活虽然简单,却也有生命危险。
也不用给钱,直接管顿饭就好。这些匈奴甚至还很感激白稷,说是能有口饭吃已是知足。他们之前在草原上也属于最卑微的一级,得帮着匈奴勋贵放牛放羊。现在来到咸阳,他们要做的只是挖矿。一个个黑的都和碳一样,倒也卖力的很。
工匠这些,白稷也只得让喜去抽调人手。泾阳的匠人不够,那就从隔壁几个县去挖!
只要是有本事的老手艺人,愿意来泾阳的,所有手续全都由白稷负责搞定。每天有工钱不说,还能在泾阳,落户,宅子免费送,包括他们直属亲眷的户籍都能跟过来。现在泾阳户籍那可吃香的很,想要到仙元学宫上学,必须得是泾阳人,要么就得捐钱买学区房。
按照白稷的说法,这就叫人才引进。别的县闹翻天了白稷也不管,反正他条件开出来,只要这些人愿意来,就没人能阻拦。这可苦了这些县令,要是没了匠人,修个耕犁都费劲。
一堆人就这么围着,大气也不敢喘。白稷站在中间,望着渐渐凝固的水泥,蹙眉思索。水泥的具体配方包括各项指标,他全部都有。经过一宿的风干后,现在水泥已经凝固。
“啧啧,都赶紧瞧好咯。这就是君上的仙法!这手化泥为石的本事,乃公今日一见已是心满意足。”
兴许是白稷身份的问题,只要他做了些事情,而且还是他们不懂的,他们就下意识觉得是仙法。其实白稷压根什么都没干,只是顺便走过来瞅两眼而已,可在他们看来不是这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