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算了算了,你还是去歇息。”白稷连连摆手,“我不能坑你。”
“越现在不困,还是由越代笔吧!”
“好的,这可是你说的。”
白稷立刻一口答应下来,变化之快,差点让淳于越岔了气。
淳于越:……
君上套路深,我想回咸阳。
于是乎,淳于越又肩负起写字的重任。
白稷说,他负责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平时淳于越总会死缠烂打,希望他能做点诗句。
好的,这次满足他,《千字文》安排上!
经过白稷的栽培后,淳于越速记的本事大涨。字迹清秀,即便在这种时候写的也很认真。绝不会为了赶时间,然后写的太过潦草。
淳于越不光在记,还在品味着其中的语句。整体对仗工整,朗朗上口。条理清晰,文采斐然!虽没有多少深刻的含义,却刚好用作识字。
约莫半个时辰后,淳于越终于写完。
“彩!”
依淳于越来看,这篇《千字文》更在《苍颉篇》之上。当然,作为启蒙书籍来说,还是差了点味道。洋洋洒洒千字,实乃精品。
“君上著《千字文》是为何?”
“开私塾,总得要教材的。”白稷放下竹简,轻轻开口道:“造纸坊和印刷坊皆已准备妥当,先让他们印刷这些启蒙读物,再招收弟子。”
开私塾?!
现在还未禁制私学,也有私塾之说。不过,束发修学却需要有足够殷实的家底。就说泾阳,白稷压根没看到有私塾。只有些老先生会招收弟子,拜师后才能得到先生栽培。光是拜师礼,便足以劝退很多人。
而且有些人规矩还多:无姓无氏者,不收!
再穷不能穷教育,只要能识字,在秦国就有当个小吏的资格。再不济,当个里正那也绝对是绰绰有余。要知道,有些里正可能连字都认不全。
识字只是基础,还有很多学问可以传下。
要彻底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