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按照律法和常例办事,哪怕一时气闷,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他也在所不惜。但杜中宵也不是书呆子,知道对付这种小人,旁门左道的办法更加有效。他不动手,自有别人动手。
与韩月娘在茶铺里坐了这么长时间,杜中宵早就看出来马蒙认出自己了。看出自己,还大摇大摆在那里喝酒,随便想想就知道这厮定然不会说什么好话。这话自己不想听,可要他们说给顾知县听。
马蒙不知杜中宵是真地认为苗四娘是什么盗贼同伙,还是借题发挥,但知道她一旦把自己编排杜中宵的话说出来,定然是大祸。自己违法犯罪都没有什么证据,最多受些皮肉之苦,反正县城公吏中有自己人,并不会出什么大事。但一旦惹怒了这些官员,使出法外施刑的手段来,可就不好说了。
孟都头带人押了唱曲的苗四娘,从酒楼出来,到了杜中宵面前,拱手复命。
杜中宵对顾知县道:“知县,犯人是从本县的牢房里出来,自该县里审问。此贼奸猾无比,务必穷究。正是因为有这种奸滑小人,地方才不得安宁。”
顾知县慨然道:“从事安心,此案我必亲自审理,断不会放过他!——对了,从事恰逢其会,不如到县衙里坐一坐,我们一起审理出何?”
杜中宵摇了摇头:“我带了家眷在此,就不到县衙去了,知县劳心。”
说完,招呼了柴信和几个随从,与韩月娘一起离去。既然已经抓住了马蒙的把柄,自己又何必参与进去。顾知县这种迂腐一些的人,真动起怒来,才适合收拾这种人。
第22章 实验
回到放物资的地方,杜中宵使劲跺了跺脚,看着白花花的芦苇荡,对身边的金书召道:“这一带芦苇太多,着实恼人。若是没有这些芦苇,开垦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涣河和汴河之间,特别是由于汴河河床较高,有许多水洼,长满了芦苇。这个年代,没有大型的机械,没有足够的动力,开发这种地形分外困难。
金书召道:“官人要挖大沟排水,不如向西一些,选靠近涣河的地方。从这里挖过去,距离过于远了些,需要大量人力。可现在应募来垦的人数不多,只怕难以做到。”
杜中宵道:“现在时候还早,汴河上船只众多,那拉纤的人家闲不下来。再等一个月,等汴河上没有向京师去的船,自然就会有人。我们只要备好粮米,不愁人手不足,现在最要紧的是做好准备。”
说完,吩咐身边的随从收好绳尺,暂时先歇一歇。这个年代测量土地,多还是靠算步数,相当不精确。精确测量的办法当然有,唐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