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想过,杜中宵觉得手工打造一台蒸汽机其实是可行的,只是要耗费巨量的时间和精力,当然充足的物力支持更加不可少。有了蒸汽机未必就能开启工业时代,工业需要整个社会体系的支撑,需要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但有了蒸汽机,这个时代的大量难题都应刃而解。
睁开眼睛,杜中宵看着苏颂,不由笑了起来。眼前此人就是这个时代的技术狂人,自己没有精力做这件事情,苏颂却未必没有。只要告诉他原理,苏颂不知道会走到哪一步。左右自己在京城还要待上一段日子,不如便与苏颂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先把基本原理框架搭建起来。至于什么时候才能够开花结果,只有天知道,杜中宵需要在这个世界追逐自己的前程,数年之内是没有时间的。
再三想过,杜中宵对苏颂道:“苏兄提的此事,其实挺有意思。水烧热了,会变成水汽,便就大了许多。若是封住,便就有了压力。只要开一个口子,让水汽按要求出去,能做许多事情。我们这些日子蒸酒气闷,不如便做这么个玩意,聊以散心如何?”
第54章 赞助者
此时天下豪门,除了皇帝,就是八大王赵元俨了。他家里酿的酒可比一个小州,酒糟更是山积。自从西北战起,朝中百官俱都削减俸禄,以助边费,八大王也不例外。先是赵元俨自请减一两年俸禄,皇上不许,最后每年减一半公使钱数十万。
赵元俨是什么人家?数十年来大手大脚花钱惯了,每年少了几十万,很快便觉得手头拮据。偏偏西北战事久拖不决,看不见公使钱恢复的希望,心中老大不耐烦。开始他愿以俸禄助边费,说他假仁假义做做样子不对,那时是真心助国的。但家用不足,对朝廷有些怨言也是真的,两者并不矛盾。特别对在西北主持战事的官员和朝中宰执,赵元俨就差公开骂了,一个小国的乱子迟迟不能平定,太过没用。
杜中宵在京城为大户人家蒸酒,不到一月的时间,便满京城开始喝烈酒。这酒当然是不能卖的,但不妨碍体面人家送礼。一是稀罕,二是既然不能卖,自家又喝不完,大户人家便送来送去。特别是有一些好酒的官员,追求那种醉熏熏的感觉,更是爱上了烈酒。
赵元俨得知了这消息,便托了个人,把蒸酒的杜中宵唤到府里。
花厅里,赵元俨见进来一个不足二十岁的年轻人,一身青衫,问道:“你就是蒸酒的杜待诏?”
杜中宵拱手:“回大王,在下不是待诏,是个来京城游学的士子。因为家中卖酒,有从酒糟中蒸酒的手艺,闲时便帮富贵人家蒸一蒸酒。酒糟本是无用之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