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以物质为追求。但仔细想想,当得到物质上的满足带来的快乐是暂时的,马上会被其他物质所吸引。
而且没有注意到本质,物质的得到是为了精神层面的需求。人们活着其实主观上可以追求的就是精神上的。喜欢,爱,幸福,快乐等等都是精神层面上的。但人颠倒妄想以为是物质带来的,一切都可以用物质来衡量。
其实不知,这一切都是自己定义的标准在作怪。对一个不知黄金为何物的人来说,一个馒头要超过黄金的价值。当告诉他黄金可以换无数的馒头时,他就对黄金产生了价值。也就产生了得到的欲望,也就产生了得不到的痛苦和焦虑。这也是《道德经》中说的名可名,当有了名,就有了这个相,而忘了本质。
人们都在物质里打转的时候,也有人知道我们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所以就出现了在物质上,加入精神层面需求的商品。如乘坐的舒适,驾驶的乐趣等等。这些还是让人在物质中挣扎,物质里沉沦。
与其刻意放生还不如法布施,让更多的人知道,因为什么生存,知道该往哪里去,知道该如何去。
于是无极把很多书中的经典语句,集合成了一本册子,发放给那些药农。希望能有所改变,也希望将来他们的传播,会让更多人有所转变。
度人就是度己。
无极很轻松,继往圣绝学谈不上,但让他人知道如何快乐起来就是快乐的事情。
轻松的状态下无极进境神速,这让他知道了心境的重要,而且修行不光是修炼的事。修行是修和行并举的事,修为了行,行就是修。他认为修更应该是修正、修改的意思。修正、修改行为,然后再去行为。
心境的修炼一定要重视起来了,或者说是先行。无极决定以后把心境的修炼放在首位,而且行也是非常重要。以前他只是做到了练,没有修,没有行。
他要出去历练,去行走,在行走中感悟,在行走中修。怪不得老夫子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无极去找了老头子,老头子正在安排山庄的人干活。看到无极来了就问道:“你怎么来了?有什么事情?”
无极说道:“我要出去游历,以前的路走的不对。”
老头子惊讶的说道:“哦?哪里走的不对了啊?跟师父说说看。”
无极说道:“我以前一直以练为主,时刻都有紧迫感,而且感觉压力特别大。上次出去虽然看清楚一些事情,但还是没有根本解决。没有看到本质,这次领悟到心才是根本,但修心是要行的,不是练的。”
老头子满意的说道:“不错。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