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没有蝗灾,还有旱灾,以及越加繁重的赋税。
因此楚楚就是琢磨着,或许应该想办法让粮食得到增产。
粮食一旦得到增产,不管上位者如何制定征收的赋税比例,总归是能让百姓果腹的。
不过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搞杂交水稻,或者选育良种,也需要时间,三两年的时间也搞不出来,运气不好,或许十年八年也搞不出来,这就白费力气了。
楚楚只能将目光看向这个时代现有的粮食作物上,看看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这个时代主粮还是黍,它耐旱耐寒,生长周期短,口感软硬,最高能亩产十石,因此很得百姓的喜爱。
而稻喜水,不喜旱,且产量低,只在南方种植,只有贵族才吃得起。
豆子作为主粮,亩产在三四石左右,但不能连续在同一土地种植,长期服用会导致轻微中毒。
小麦耐旱耐寒,生长周期也短,最高亩产可达二十石以上,但此时的人们一般不会将小麦脱壳,而是直接蒸煮成麦饭吃,口感不好,还不易消化,百姓一般将其视为毒粮,只将其作为备用粮储存,万不得已不会去吃,因此小麦种植率不高。
单从粮食的产量而言,楚楚的目光,将其放在了小麦身上。
小麦耐寒耐旱,亩产还是黍的近两倍,若是小麦在民间的种植率上涨,便也能达到让粮食增产的目的。
百姓不爱种植小麦的原因,不过是面食的吃法并没有普及到民间,百姓只会将麦子煮成麦饭,因此即便小麦的产量高,百姓也不爱种植。
若是能将用小麦做成面食食用的方法普及,那么凭借着小麦比黍高一倍的亩产,自然会有更多人的选择种植小麦。。
只要百姓愿意种,便能达到粮食增产的目的。
有了主意,楚楚便去找了袁夫人要往年小麦的亩产数据。
桥家的庄子中,不仅种水稻、黍、小麦、豆菽都有种。
楚楚对比往年的数据,得到了小麦亩产在十五到二十一石的数据。
也就是说,以目前的农业水平,小麦的亩产确实是比其他的粮食亩产要高一半以上。
若是选育良种做种,或许小麦的亩产或许会更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