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在机子里进行模拟,不知道结果如何。”
林菘蓝凑过去整个看了一遍,不禁暗自感慨,无论是哪年哪代,人类的智慧都永超乎她的想象。
历史是一个巨大的但又无声滚动的车轮,它行走在时光的长河上,在河底留下深深的车辙,古往今来,这些人类之光闪耀的时刻,总会在漫长的时间里再次相逢。
古代的人类全靠人力建造出像是需要巨大科技力量才能形成的良渚古城,而现在的人们站在科技巨人的肩膀上,却又在返回去倒推那些没有科技痕迹的生产物。
在史料典故匮乏,技法失传的星际时代,靠着一遍遍的推衍和测试,如今呈现在林菘蓝面前的方法,却是已经是有接近她所知的宣纸制作方法的雏形。
即使没有她,林菘蓝心想,用不了几年,他们也能自己摸索出来。
“总体的思路是接近的,但是有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林菘蓝将几个关键的地方挑出来,“华夏传统的纸种类繁多,流传最广也最久的所属宣纸,但无论哪一种,所选材料大多为植物。
在使用对应原料时,不能直接将选用的植物绞碎揉捏在一起,这样获得的纸浆杂质太多。我们需要进行一些提纯的步骤,去除植物自身的有机含量对于纸张后续的存放和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
“还有就是……这个实验步骤里,我没看到配套的器械?是打算使用现代的造纸器械吗?”林菘蓝也不确定现在的机器能否很好胜任制作流程,不过还是提了一句,“别的应该都好说,但是捞纸的纸帘可能需要多注意一点,能否将纸浆变成一张合适的纸,纸帘作为核心工具必不可少。”
“纸帘?”周云廷很快就想到昨天看林菘蓝直播里她编织的那个,“你是说那个你还在编的那个工具?”
林菘蓝没想到周云廷这么敏锐,顿了半拍才点点头,“是的,纸帘的工艺会直接影响宣纸的成品质量,质量越好竹丝排布越紧密的纸帘,捞出来的宣纸越细腻光滑,反之,宣纸则会较为粗糙。”
……
将自己知道的内容以及看法全盘托出,时间一晃两三个小时过去,讲得林菘蓝口干舌燥,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