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对。”
吕惠卿立即去书房,铺纸研墨,匆匆写就一篇给王安石的信件,指责沈括这次上书的冒犯……他刚刚吹干墨迹,却又立即将其揉成一团,重新取纸,又小心翼翼地措辞,重写了一封信,信上只是将沈括的建议叙述一番,自己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信刚刚急送江宁没两天,王雱的信就到了吕惠卿手中。
这信来得如此之快,令吕惠卿怀疑沈括是不是已经事先有信送往江宁,事先知会王安石父子去了。也可能是官家在将这份条陈下发朝中之前,就已经专程去江宁,征询了王安石的意见。
王雱在信上,盛赞了沈括的这个建议,认为青苗法既已成熟,完全可以交由民间去做,一来可以令各州县官吏将精力放在其它事务上,二来也可免除地方胥吏摊派盘剥之风。
吕惠卿皱着眉头,想不明白为何王安石父子会是如此态度。
突然,他捧着书信,猛地站起身,扶着书桌大声道:“原来如此,原来竟是这样!”
万一……退一万步,万一王安石和新党彻底失势,青苗法完全被废止,如果这青苗贷已经转移至民间……废和不废就并没有什么区别。
这竟是王安石父子为新法找的“后路”。
吕惠卿心潮起伏,背后生出一阵又一阵的寒意。
难道,连王安石父子,也这么不看好新法的长远前景了吗?
他吕惠卿还指着靠新法上位,宣麻拜相呢!
*
由“权三司使”沈括所提出的所谓“新青苗法”,经过廷议之后,不出意外地得到了批准,随后开始推行。
这“新青苗贷”最先在开封府和京东、京西两路施行。改良新法推行之前,开封府这边在金融司的协助下,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
不止是日夜站在开封府布告栏前宣讲新法变化的官差,《汴梁日报》上也曾大幅刊载了关于“新青苗贷”的普及文章,由读报先生在茶肆酒楼里宣读、讲解。
有些读报先生甚至得了开封府所授予的“官方讲解员”称号,披着红绶带,整天得意地在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