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了报纸……
想到这里,蔡京控制不住地陷入回忆:想当初,这份报纸本来是叫做《汴京日报》,只是为了避开他蔡京的名讳,才最终定名“汴梁”日报。结果竟然让自己误会了明远,对己有意……
往事真是,越想越不堪。
蔡京一敛双眉,忽听小店里有人在说:“这下子,不就是朝廷和王相公,对上了那些身家巨万的大豪商、富人了吗?”
听到这里,蔡京心情竟又转好了。
他想:远之啊远之,你也是聪明,狐狸藏身于狼之间。
如此一来,新党也要求着你,豪商们也要求着你。
想到这里,蔡京更加笃定,自己着实不必着急返回钱塘——他很快就该有更好的任命了。
于是他悠悠起身,付清了“洗面汤”的钱钞,转身出店,临走时给聚在店中听人读报的百姓们抛下一句:“之后看看汴京城中物价有没有上涨,就知道这次的新法,能不能管住那些豪商了!”
*
谁知几天过去,蔡京抛下的这句话,就像是魔咒一般,在汴京城里应验。
各种物价都蹭蹭地上涨。
每年流水在500贯以下的,仅限于小商贩们的小本生意和汴京附近出产的菜蔬水果。
除此之外,市易司开张之后,汴京所有的价格都在上涨。
涨幅最高的,是米、油和布料。这些都是京中的大豪商们手中囤积最多的货物。市易法名义上是为了打击垄断,却没想到一旦施行,市面上价格更高了。最终承担压力的竟然都是京城中的百姓。
人们心里开始泛起嘀咕。
然而最传奇的还要数一种货物——生猪。
汴京是百万人口的大都市,每天消耗的生猪有数万头。
这些猪每天都从南薰门进城2——只有这座城门可以走牲口,因此每天从这里进城的猪比进城的人还要多。
据说这贩卖生猪的行会听说“市易法”出台之后,使了最为简单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