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尊……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
清顺最终给出这样一句评价:“从不为富贵所困。”
苏轼闻言便点头称赞:这位天真烂漫的苏子瞻自然认为明远的亲爹也是个数一数二的大富豪,“不为富贵所困”听上去就是个相当不错的品德。
而明远只能硬着头皮谢过清顺的消息。
在他看来,“从不为富贵所困”这句评价,既能指大富之人黜奢崇俭,食不二味,也可以指一个人……从来就没真正富过。
*
傍晚,夕阳在山,明远与苏轼乘坐游船,从宝严院返回杭州城,在钱塘门下船后,两人并肩徐行,返回杭州城中。
他们随意寻了一间酒楼,捡了靠窗的位置坐下,一面闲聊,一面随意嚼着酒博士先送来的五香芸豆。
忽听窗外鼓乐之声大作。明远赶紧探头出去看热闹。
只见酒楼前的河道已被事先腾清,原本一向在这里出没的运货小船一时全都不见了。
几条两丈宽,数丈长的驳船鱼贯驶入这条河道。驳船船首站着几名身穿兵甲的士兵,正耀武扬威地挺着胸。
明远微微皱起眉,因为这些驳船上悬挂的旗帜,看起来不是大宋的旗帜。除去那些着甲的士兵之外,还另有几人,穿着交领的锦缎长袍,戴着笠帽。装束与汉人相差不多,但明远本能地感觉他们不是汉人,应当只是大宋的藩属。
“这些是高丽使臣。”
苏轼嚼完了口中的五香豆,冲窗外瞥了一眼,开口道。
“高丽来向大宋朝贡了。”
第165章 千万贯
“是高丽来朝?”
明远坐在酒楼上问苏轼:“高丽是第一次向我大宋朝贡吗?”
苏轼点点头, 放下手中的酒盏,抬头看看明远的表情:“远之,我知你因何好奇。”
那是因为, 高丽与宋境之间, 没有直接接壤的土地。高丽是辽国的邻国。长久以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