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p;毕竟事发时明家门前的街巷里统共就只有十几个人。
对方便满意地点头, 然后转过头取望着别人,滔滔不绝地继续传播这桩“奇事”。
质疑者:……
对于这种传闻,明远的朋友们多半不屑一顾。
苏轼秉持夫子教诲:“子不语怪力乱神。”
蔡京却笑:“子不语怪力乱神,乃是不说, 先圣也从未提过到底有还是没有。”
他将眼光转向明远,似乎含有深意:“远之的财力雄厚,几乎令我都忍不住要怀疑,你和那天上星宿,究竟有没有关系。”
明远高高扬起嘴角,笑道:“各位想想我的表字。”
闻言,无论是苏轼还是蔡京,大家一起笑了起来。
他的表字是“远之”, 而“子”还有一句话是“敬鬼神而远之”。
这足够表明明远的态度了, 他对那些市井传说根本不敢兴趣, 也无意将自己往神怪之事上靠。
不久, 蔡卞和蔡京这两位新科进士就休完了他们的“衣锦还乡假”“洞房花烛假”, 被指派了差遣。
蔡卞是状元, 按照惯例,第一任就留在京中做京官, 作为经义局编校, 辅佐大舅哥王雱, 编纂《三经新义》。
而蔡京得到的差遣却也在京中,却是暂时填补在任上告病的一名官员,去了太常礼院。但按照常理蔡京很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结束在太常礼院的任职,出外做地方上的亲民官。
种建中那里,军器监虽然没有专门设立研发司,但是曾孝宽不知哪里来的魄力,真的按照明远当初提出的建议,在军器司里搞起了“研发”。
如今在军器监里,匠人们正在踊跃上报各种项目,由长官按重要性排名先后次序,然后再下发经费。
如能完成,这些匠人们能得到不少赏金,甚至还能得个官身;但若完不成,他们建议的其它项目就得往后推,只能眼睁睁地看别人建功立业拿赏钱。
因此如今军器监中人人干劲十足,想方设法要提高效率或是精简工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