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远处童音清亮,一群孩童大声唱起了童谣:
“青苗贷,苗青青,春时贷,夏时清;急时借来换口粮,丰收还钱入府库,借贷犹需农事勤……”
司马光顿时哑口无言。
这童谣响起得太是时候,将司马光的质疑回击得无懈可击。
一旦这童谣在乡里传唱开来,乡民们便都明白了这“青苗贷”是什么。想必王安石的这一项新法,会在陕西一地推行得比较顺利。
李参却在一旁会心微笑:“不知是什么人在京兆府传播这‘仿单’与童谣,算是帮了官府一个大忙。”
司马光也觉得是,连忙把正在四处派送那青苗贷“仿单”的少年叫来,问他是谁命他派这些。
那少年声音清亮地回答:“自然是横渠先生门下。”
少年见司马光有些外地口音,顿时胸脯一挺,骄傲地说:“横渠先生是我们陕西的大儒,学问极好,先生说的就肯定是对的呀!”
“张横渠?”
一想到连张载这样的大儒,都有附庸新党之嫌,司马光的脸色瞬间沉下。
“看来,有必要去拜会一下这位名震关系的横渠先生了。”
*
翌日,明远一到文庙,便被吕大临急匆匆地叫到一边。
“远之,今天司马大学士来见先生,为的就是你前日拜托众师兄们向各地乡里解说的‘青苗法’。”
吕大临着急地搓着手,此前他也没有想到一个简简单单的“青苗贷”,竟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引得司马十二亲自上门,要求与张载辩论。
“先生现在叫你过去。”
“哦——”
明远虽然觉得很突然,但心中较为平静。
司马光的名头确实很大,但是还吓不住他明远——他家里又没缸好砸。
倒是吕大临,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仿佛他此刻正送自家小师弟去参加一场士林中的最重要辩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