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思,凭空捏造了数个类似品牌,试图鱼目混珠,让消费者混淆。”
“我们可以看到,有九个核桃、六万核桃、六亿甄核桃,更可笑的是,还有六个核弹……造假者的猖狂和愚昧,让暗访记者瞠目结舌……”
镜头一切。
画面又转到潭州市食品监督局。
记者出示数瓶假冒饮料,询问一个办事科员:“我们是南方都市报的记者,想询问一下,销售这种假冒六个核桃的饮料,是否该取缔?”
办事科员目光躲闪,开始打太极:“这个问题很复杂,毕竟名字不一样,包装也有区别,不能算是仿冒,顶多算一侵权。”
记者追问:“这包装至少九成相似吧?我查过资料,幸福饮料所有包装都申请了专利!”
科员一摊手:“侵不侵犯包装,我们说了不算,得有证据,只要幸福饮料提供法院的判定,我们马上查封他们。”
此时,画外音响起:
“众所周知,食品假冒伪劣案件难以成功胜诉,除了造假者的狡猾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起诉流程的繁琐,从厂家发现假冒食品、搜集证据、起诉,最后到查封,这个过程往往长达一年……很多时候,案件还没判下来,造假者早已卷款逃之夭夭。长此以往,厂家精疲力尽,对打假缺乏热情,从而助长了造假者的嚣张气焰……”
“假冒饮料的蔓延,最直接的受害者,仍然是消费者,而且大部分还是青少年,记者走访了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幸福饮料中毒者家属……”
画面一切。
一对中年夫妇泣不成声:“都是假冒饮料害的啊!我家小涛才八岁啊,特别乖巧的一个孩子,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那天是他的生日,那孩子特别懂事,当时喝了半瓶,就舍不得喝,让我喝……我好后悔啊!当时我要是喝了,小涛说不定就捡回一条命……”
画外音再次响起。
“我们走访了幸福饮料,实拍了鲜橙多的生产线,大家可以看到,每一瓶鲜橙多平均含有三个橙子的果汁,而黑心作坊的饮料,全是色素、甜味剂以及自来水勾兑,一瓶饮料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