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随后便高兴的笑道:“云丫头说的极是,与其在这里强求,不如交给老天来定。裂隙既出,原谅二字说出口那是轻而易举,若求瞬间就恢复往昔,难免不太实际。”
宝玉本来以为黛玉不肯松口,现在听了以后,也觉得很有道理。矛盾好化解,可修补裂隙尚需要时间。哪里一下子就能和好如初的?
因而便走到宝钗身边将她弯下的腰扶起,反劝道:“既前事已过,大家往后不再提便是,姊妹若是真心,总会向好了看的。宝姐姐也不必过度自责。”
好容易宝钗被劝回去了,探春又让宝玉去护送她。所以一时屋里的人倒是觉得轻松了不少,尤其是黛玉。别人顾着黛玉的感受,也不再提起刚才的话头。
忽听得唿喇喇一片风声,吹了几片落叶打在窗纸上,随后又飘过一阵清香来。
迎春说道:“这是何处来的香风?又是什么香?”
黛玉道:“好像是木樨香。”
探春笑道:“林姐姐还是不脱南边人的话。这六月里的,哪里就有桂花呢?”
黛玉笑道:“这可不是我说的不对!不然,我怎么不说‘是’桂花香,反而只说似乎‘像’呢?”
湘云道:“三姐姐,你也别说。你可记得‘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在南边正是早桂开的时候了,你只没有见过罢了。等你明日到南边去,你自然也就知道了。”
探春笑道:“我有什么事到南边去?况且这个也是我早知道的,不用你们说嘴。”
黛玉道:“妹妹,这可说不准。俗语说:‘人是地行仙。’今日虽身在这里,可明日就不知在哪里了。就说我原是南边人,怎么到了这里呢?”
湘云拍着手,笑道:“今儿个三姐姐可叫林姐姐问住了。不但林姐姐是南边人到这里,就是我们这几个人不同:也有本来是北边的;也有根在南边,生长在北边的;也有生长在南边,到这北边来的。如今大家都凑在一处,可见每个人总有一个定数。但凡地儿与人,总是各有各的缘分。”
众人听了都点头,探春也笑道:“听这话很有理,那说不准我在以后也要去南方走一遭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